(一)仪节流程:
巡山→完坟→做七→除灵→做百日→做对年→合炉→新忌(做忌)→培墓→扫墓→捡金→做风水(二)仪节简要说明:
1.巡山:
安葬之翌日或数日后,孝眷至墓地查看坟墓有无异状,称之为「巡山」又称巡灰,目前已不流行陪葬金饰,且政府推行公墓公园化,有管理员负责管理,已无巡山的必要。
2.完坟:
又称「完山」亦叫「谢土」,于坟墓筑成后,择一吉日为之。
3.做七与除灵:
做过「满七」(散饭)后(不论有否缩减做七日子)子孙以供品祭拜后,即可以理发修官,并感谢治丧亲友,子孙带孝者可以是日换幼孝。
4.做百日:
逝世当天算起一百日所做之祭祀,应举哀,称「做百日」,子孙于满七未换孝者,是日须换孝。部份地区亦有提前做百日,即依男儿的人数加上长孙,由「百日」的日数扣除之。
5.做对年(小祥):
逝世一周年所做的祭祀,应举哀,称「做对年」逢闰年则提前一个月,子孙亲友到墓地,家中或利用公共场所举行追悼会,称为「祭礼」。孙辈带孝一年,是日脱孝,换红毛线带三日后即除去。
6.合炉:
即把魂帛烧掉并将其名字写在祖先牌位上,将炉灰取一小部分至祖先香炉中,叫「合炉」。合炉古代在二十五个月时举行,现今改为对年后选择一吉日为之,有的其至在「对年」当天行之。
7.培墓与扫墓:
亲坟完坟后三年内要「培墓」:子孙须要备酒肴、三牲五果祭拜第一年开墓头要在清明前择一日,第二年在清明当天,第三年在清明后择一天。此后每年在清明前后率子孙带水果冥纸去扫墓。
8.新忌、做忌:
即「逝世」后第二次逝世纪念日,此后年年以此日做忌日。
9.捡金(捡骨)(洗骨):
「检金」本为古代几个少数民族及地区所特有的现象,台湾地区由于移民社会的特性,加上气候等因素,葬后若干年开棺洗骨,将骨骸另装在一只陶瓮中,安奉于纳骨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