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殡葬 » 正文

武汉黄陂的丧葬习俗“摊尸”“进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10  浏览次数:622
核心提示:湖北黄陂的丧葬习俗,湖北旅游风土人情 婴儿死亡,谓丢了;少年死亡,谓夭折;青年死亡,谓短寿。此等丧事极为简单。老年人死,
  湖北黄陂的丧葬习俗,湖北旅游风土人情
       婴儿死亡,谓“丢了”;少年死亡,谓“夭折”;青年死亡,谓“短寿”。此等丧事极为简单。老年人死,谓“归天”、“登天”、“去世”、“逝世”、“仙游”等,称为“白喜事”。丧葬礼仪虽因贫富、地域、年龄等差异有所不同,然有大体相同的程序。
 
  中、老年人弥留之时,子孙必须到场送终。否则不孝。送终后要烧“落气纸”,点“长明灯”。然后,遍告亲友。大户人家则下讣文,详细阐明死者病情、死因及丧葬事宜,请亲友前来参加葬礼。
 
  将死者装入棺材,谓之“入殓”,俗称“进材”。入殓前,要给死者沐浴更衣。用湿毛巾擦死者上身,胸前抹三下,背后抹四下,称“前三后四”,然后给死者穿寿衣、戴寿帽、系腰带,插白纸摺扇,脸上盖白布,置于棺材盖上,俗称“摊尸”。亲友持纸钱、鞭炮向死者焚烧、磕头,并烧毁死者生前的垫床草。
 
  摊尸一般半天,最多3天入殓,但不封棺盖,街子女亲友瞻仰遗容后再封棺。从死者咽气设香案、置灵牌,布置灵堂开吊。出棺,俗称“上山”,要请道士做斋,为死者“开路”。棺木由8人抬,前擎铭旌,丢纸钱“买路”。儿女披麻戴孝,孝子面棺倒退,其他人众按亲疏关系分别搭长、短白条孝布。孙子或重孙骑在棺上。棺停穴旁,先将稻草烧墓穴,谓之“暖井”。然后置棺于墓穴并做成新坟。3日后,后辈要上坟添土,谓之“复土”。
 
  从死者咽气当天算起,每7天为一“七”“七七”之内,择一“七”请和尚或道士念经超度亡魂,叫“报七”,又叫“做功德”。男丁在“七七”之内,不剃头,谓之“囚七”。
 
  孝子要供灵守孝,3年为大孝。第一个大年初一为“新年”。亲友乡邻拜年时送香烛、鞭炮,称“管馨香”。孝子大年3天不出屋,初四再到族人、亲友家拜年。写春联也不能用红纸,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用黄纸,第三年用绿纸,三年孝满,请僧、道做法事、道场,超度亡灵。将灵牌、挽联、条幅、连同孝鞋、孝服一并焚烧,叫“除服”,俗称“烧灵”。
 
  解放后,丧葬礼俗日趋简朴。送葬人戴黑纱、佩白花,为死者开追悼会。1966年在城关附近的五里墩修建了殡仪馆,推行火葬。一些乡镇村划定集体公墓。1984年环城镇油岗村修建灵堂,死者实行火葬,骨灰盒皆存放于堂内。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