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殡葬 » 正文

上海的白事都是怎么办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27  浏览次数:504
核心提示:清明前后参加了两场海派葬礼,也算亲历深入了解了一些上海的白事风俗,蛮有意思的。一般是守灵三天,在医院去世的,只在家里设灵
     清明前后参加了两场海派葬礼,也算亲历深入了解了一些上海的白事风俗,蛮有意思的。        一般是守灵三天,在医院去世的,只在家里设灵堂,供亲朋好友磕头祭拜;在家里去世的,要点长明灯,大门那几天是不能关闭的。尸体还会在家放一个门板上搁三天,摆放的方向也有讲究,是面朝南还是西,也不太清楚。       第三天,开始举行追悼会。下面记录的是现在上海市区绝大部分人家的大致操办过程,一般都是在殡仪馆举行。这一天,阿拉来到了龙华殡仪馆。树上的花和花圈上的花都在盛开,人却已经分隔两个世界了。 龙华殡仪馆露天电梯分上下两层,每层有好多个厅,每个厅的日程排得满满的,一家只给一个小时时间。
 时间紧迫,赶紧按图索骥去找自己参加的厅吧。
 今朝阿拉就是在这个八仙厅,没有跟随大部队乘坐租用的大巴车,到达有点早了。看到门口这个小姑娘正在守候,她也是追悼会的主持人,台词背得深沉溜顺。
 每个厅都配一个侧门,专供灵车进入。遗体直接从医院已经先送后面了。
  来的早,正好也好意思先搜集一点博客素材。这是大厅,举行追悼会的地方。人到齐的时候,遗体棺材从边门推出来,放在玻璃罩里面,供亲朋好友最后瞻仰。
 亲属来的时候会带来遗像,也会把家中灵堂摆放的鲜花蓝一并拉来,摆放在大厅的两侧。花篮都是亲戚好友赠送的,写着挽联。
 这是两名工作人员,也在等候接下来的工作。墙角下已经整整齐齐码好了追悼会结束后将要赠送给各位参会嘉宾亲友的礼品,一人一份。他们身后是一个专用的休息厅。

 休息厅内的陈设,也是古朴素净。

 大部队到达之后就开始忙碌了,这是签到处。签好名后一人一支康乃馨鲜花。赡养遗体时候,会一个一个轮流把鲜花献给逝者,表达哀思。至亲除了佩戴黑纱,腰中还会系一条白布带子。带子不能打死结,松松搭上即可,而且两头垂下来的长短也有讲究,如果你的父母双双健在,就系一般长。如果父母一方也已经离世,就耷拉下来一长一短。
 遗像已经随亲友的到来而摆上,实木棺材一会也会从侧门推到这个有机玻璃棺内,那支康乃馨就会轮流献在透明棺上。
  戴黑纱也有讲究。北方是一个黑圈套在胳膊上,上海是这样一片黑纱别在胳膊上。这小小的黑纱也有讲究:逝者的同辈人,仅是别一个黑纱,像这样上面加一小块红纱的说明是同其儿女一般的下一辈,第二代。  如果是孙子辈第三代,就只带一个红纱了,亲眷辈分一目了然。听婆婆说,曾孙辈第四代则是一块绿纱了,带绿纱的我倒还没见过。前一场葬礼比较简单,没有康乃馨,只是黑纱上面别一个折叠的长条黄纸花,算简单版的了吧?


 已经组装好的礼品。还有一箱箱未组装的礼品,根据客人的多少再装。纸袋是纸袋子,里面的东西是东西,一般都是从聘用的一条龙殡葬公司一起订购好了的。
 追悼会主持人由殡仪馆提供,一般先奏哀乐,默哀三分钟。然后是生前的单位领导讲话,家属致答谢词。接下来就是来宾绕一圈瞻仰遗体。 这些个仪式完毕后,工作人员把棺材从透明棺内推出来,放在大厅中央,开始做最后的告别。此刻亲友痛哭的痛哭,手头的工作还得做,眼泪水是不能滴到遗体上的。把从家里带来的叠好的锡箔、冥币、还有需要入棺的一些生前爱物,置于馆中正确的位置。印象中北方风俗逝者嘴里要含个铜钱什么的,上海嘴里不含东西,手上倒不闲着。逝者穿着寿衣带着寿帽,右手拿一个大饼,左手拿一个手帕,手帕大概是擦眼泪的,大饼的意思是黄泉路上遇到孤魂野狗什么的,不是要扔块大饼打发的吗。(这个我倒没凑前看到,是听说的) 此时,亲友从两旁的鲜花篮中,择取下美丽的花朵摆放在遗体之上,百合菊花玫瑰等与金银锡箔元宝五彩缤纷地布满棺中。最后开始封棺钉钉子。棺材四角钉四个钉子也是颇有讲究的,有儿子的,儿子钉,长子、长孙、几个儿子钉。没儿子的,女婿、侄子也可以钉,女眷不钉,这是逝者人间最后的一刻,免不了又是一顿伤感哭泣,令人动容。 最后棺材依然从侧门推去火化,簇拥着棺木前脚刚走,后脚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撤场了。接下来的另一户人家已经候在门外,按时又将开始另一场重复的仪式。真是人走茶凉,曲散人终,一片狼藉。  殡仪馆的仪式结束后,大批人马就转移战场,去吃豆腐饭了。上海的豆腐饭一般都有专门的地方,若不是通过一条龙的安排,一般还真是很难找到乾坤。外边没有任何招牌,大街上一拐,就进入另一个天地了。 此地一般都有一个很大的院子,宽敞的院内就是一个大型停车场,要能够摆放下陆陆续续前来的很多大巴车。亲友下车后,长子或长孙捧着遗像(这次是家中只有四朵金花,就由年过半百的大女儿捧遗像了),排着队伍先得人人抬腿过一下这个火盆。人来后盆内当然是有火的,寓意大概是去去阴气吧。  饭店进门处,左手是茶水间,右边是一个搁放遗像的房间,里面会摆上许多前来吃饭人家的遗像,仿佛阴间开会,很有点那个怪怪的感觉。直走正面就是饭厅了。 追悼会并非都是午后举办,早上也有,那就是吃午饭了。我们那天赶一点半那场,一两个小时后也不过三点半四点左右,就算开始吃晚饭了。户外迈过火盆进来,按照风俗,先要喝一碗红糖水,不知道是啥讲究,工作阿姨已经在提前准备了。
 客人来了,一人一杯,一杯也就一口,仰脖喝完顺手把杯子放进右边的清洗收纳盆里。
 喝完红糖水,就可以进大厅就坐了,这个大厅真是大啊,足足可以同时供四五十桌人一同就餐,当然不可能是一家的客人了。随着那边殡仪馆追悼会的陆续结束,这边一家一家的宾客也就几桌几桌的都填满了,遍布申城各处的奔丧人家济济一堂,分不清彼此,倒也热闹体面。 说是豆腐饭,可不是只吃豆腐,这只是上海对于白事宴席的一种叫法而已。虾蟹鱼,猪牛羊,都是少不了的,一顿地地道道的本帮菜肴,也还是蛮可口的。如今价格一般都是一千三四多,若加上龙虾鲍鱼什么的,那更是不会便宜了。不过在上海一般亲朋好友随的份子钱也是不少的。

 这也是一次难得的家族亲友大聚会的时刻。瞧,大厅墙壁醒目处,还书写有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也说明这里是仅做白事宴席的地方,不得不叹服如今殡葬行业的火爆和专业。(注意:直系女眷除了黑纱和白腰带外,发髻还会别一朵小白花。)
 上次博文提到说参加葬礼,拎回来好多毛巾巧克力福寿碗,北方的朋友还有点好奇。喏,这就是这次带回来的,逝者若超过八十岁,那就有个福寿碗了。80岁以下的,仅有毛巾和巧克力。
 这是清明节前参加另外一个葬礼的礼盒,内容大同小异。碗是粗糙了点,派不上什么用场,倒是阿拉屋里厢一年不用买毛巾了,呵呵
  礼品内容什么讲究我也不晓得。亲身参与了,才知道纸袋、毛巾、巧克力、碗勺一般都是从一条龙殡葬公司订够好,现场根据人数分装的。作为亲属的一种小小答谢,感谢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悼念活动,感谢您对家人的关心与厚爱,并祝好人一生平安。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