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扫码率的原因有两个:
1.入口有多少。是否在线上,物料,广告,包装等渠道告知消费者是关键。
2.业务模式。扫码率最高的是一家年销售3亿元的啤酒品牌,O2O模式,在啤酒包装上扫码领券,线上订货,线下啤酒屋配送,因为扫码是领券的唯一渠道,所以扫码率高。
举一个例子,想象一下基于快消品的线下流量有多大规模。
山东一家肉制品企业:金锣,年营收三四百亿,电商占比1%,主要销量还是线下。线下这99%的成交,如果用物和码一物一码的形式拦截下来,导向京东(京喜),即时是10%的扫码率,每年也是30亿+的流量。京东现在日活1亿左右,理论上集合十几家类似金锣同等规模的企业,就可以再造一个京东。
京东在外部流量获取上,除了微信给的超级入口外,一直没有明星产品,品牌端流量和效果端流量长期被阿里压制。品牌端,阿里在分众的强势投放,持续收割电商核心双节品牌资产。其中,双十一基本等于天猫,已完全占领消费者心智,即使是京东始创的618也越来越倾向阿里。在效果端,阿里妈妈等产品的优势更加明显,据说2019年淘宝客已占总GMV的13%,7000多亿,三分之一个京东。
不清楚京东战投是否也有帮助京东收割流量的使命,不管如何,都要同时布局品牌端和效果端的流量。如果青蟹的屏幕资源是京东品牌流量的一个补充,那物和码一物一码(一物一码模式)会是京东效果流量的重要组成,甚至可能成长成京东自己的淘客新模式。